开云官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体育赛事资讯与卓越的互动体验。
rss
    0

    开云体育下载-翻盘逆袭成为常态,最后时刻逆转激情演绎

    2025.06.29 | 开云体育 | 17次围观

      华工创投投资部部长车能是EduMax《百人访》采访的第六位投资人。在本次访谈中,车总强调:科技对教育的发展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二者有效的结合在未来会有更广阔地发展。教育产业跑马圈地野蛮生长的时代已去,具有品牌优势同时叠加消费升级的时代来临。行业内立足教育本质,把教育事业当长跑真正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将更受资本青睐。以下是访谈内容:

      回顾2016年

      Q1:EduMax:我们都了解,2015年整个创业领域经历了资本寒冬,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那么在2016年,您觉得资本寒冬有复苏的迹象么?为什么?

      车能:自2014年起,教育行业开始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投资、并购火热,2015年我们看到还是一个持续增长的势头,而真正的寒冬出是在刚过去的2016年,虽然项目变得更多但普遍有待成长,创投市场的投资数量和金额均有所回落。但总的我认为教育行业经历的资本寒冬相对于其他行业还不至于是寒风刺骨的,相比于创投市场的“资本寒冬”,根据公开披露的资料显示2016年上市公司在教育领域的并购活动十分积极,无论交易数量还是金额均创新高,挺热闹的。

      这种两极分化趋势其实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作为看好这个赛道的投资机构我们倒是对“资产寒冬”体会更深刻一些,我们更期待出现能在这条超级赛道沉下心来滚雪球的创业者,长期来看教育行业不存在绝对的寒冬。

      Q2:EduMax:就您的了解,2016年教育行业总体投资热点在哪些细分领域呢?为什么?

      车能:总观2016年整体教育市场的投资热点,我认为主要集中在:职业培训、民办幼儿园、K12培训等民办机构等领域,从披露的大额投资和并购案例上来看也是主要集中于这三个领域。

      首先说说职业培训:很清晰,职场人群的个人能力和职业匹配度直接决定其核心竞争力,且自驱力、自学能力和付费能力都较强、其对职业培训的需求是旺盛的。而拥有品牌的机构有规模效应和稳定的现金流,所以不管是财务投资还是并购都是很好的标的。

      再说说民办幼儿园:大家都感受得到我国幼儿园领域入园难问题是个老大难,而目前年轻父母消费意愿变强、育儿观念先进,叠加现阶段特有的两代抚养一代的家庭格局,就释放出更多幼教需求。

      最后一大块就是K12培训了,这是依附于学历教育体系发展出的独特市场。显然二胎政策的实施在催化幼教市场后继续推动K12培训带来增量市场,“起跑线理论”进一步加剧了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焦虑后,日益壮大的城市中产必然在现有体系内加大投入。

    翻盘逆袭成为常态,最后时刻逆转激情演绎

      Q3:EduMax:您觉得2016年教育领域的投资案例中,除了细分领域热点之外,还有哪些趋势是与以前不同的?

      车能:教育行业万亿市场,不同细分子行业均具备自身属性。我们看到除了各细分领域的特点外,最大的趋势应该是科技和教育加快的融合。随着VR、实操设备教学模拟、互动教学设备的应用等教育科技不断进步完善,在教育模式、学习模式上得到应用,整体变革加快。但由于教育科技,包括自适应、AR、VR、可穿戴等多种不同技术的应用,所以很难以单点现象进行划分。

      另一方面,教育行业与互联网的重合渗透率进一步的提高了,目前不论是行业龙头还是创业公司均把线上看得越来越重要,未来应该能更好的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复制、共享的问题。

      另一个趋势,我们感觉这一阵寒风扫过后行业内的创业者逐渐变得越来越理智,更多的是把自己在这个行业里擅长做什么能做什么想得越来越清楚,并把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原来PPT上概念性的东西如何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和落地放在了创业首位,这都是行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Q4:EduMax:如果用一句话描述2016年的教育产业(不局限在资本领域),您最想说什么?

      车能:教育产业就象一列高速飞奔的高铁列车,不会因风大风小、酷暑和寒冬而停滞不前,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人上车有人下车,但只那些能坚持创业初心和回归教育本质的人可以到达终点。

      展望2017年

    翻盘逆袭成为常态,最后时刻逆转激情演绎

      Q1:EduMax:在宏观经济、全球资本、以及社会生活方面,您认为哪些大事件可能会影响到中国未来教育产业的发展?

      车能:首先从国家层面一直以来大力支持教育产业发展是最根本的影响,2016国家推出一系列利好教育行业的政策,支持发展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消费服务,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特别是民促法的修订极大地扩大了民办教育发展空间,使得教育资产产权的界定更加清晰,为上市公司扫除了外延并购教育资产的法律障碍,加速教育行业的资产证券化进程。

      另外,从社会生活上来看,国内中产阶级群体的快速扩大,人们对时间和知识的认识形态在升级,知识将不再仅是谋生手段,人们迫切通过知识来提升效率和生活品质。而教育这个事情上花的时间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强。教育产业将在社会稳定发展中不断的叠加消费知识升级机会。

      Q2:EduMax: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您认为2017年的政策会向资本市场倾斜,以使得资本寒冬回暖么?

      车能:现在几乎年年都会提出“寒冬论”,类似在稳定中前行,今年困难更大等等,感觉是都有点讲烂了。记得投资大师巴菲特告诉我们的“永远不要试图预测市场”,所以我还是说说当下的感受,总的来说各个行业里该吹的风也吹了,该烧的钱也烧了,该落地的猪都躺着了,在经历了洗牌后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会更加理智,我们感觉洗洗更健康嘛,所以总体我对2017年市场还是持乐观态度。

      当然整个洗牌过程还没有结束,我觉得个体间差距会越来越大,那些方向不明确,没有干货支撑的项目可能依然天天是寒冬。而我更建议拿得到钱特别是大钱的创业者造更是千万不要漂了,时刻要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有战略有执行力的烧好自己的柴,用好每一颗子弹,只是这样才能越来越暖和。对于投资而言,我们的任务永远是找到优秀靠谱的创业者和项目,帮助他们并跟他们在一起成长起来。

      Q3:EduMax:您觉得2017年教育领域的投资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呢?

      车能:总体2017年教育领域的不管是创投市场和并购市场的活跃度我认为都会较2016年有所提高。而对于有准备的投资机构来说寒冬过后正是投好案子的窗口期,好案子不但会自己浮出来,还能来个合理的估值,这样投资机构会在相对理性的市场环境下加快出手的速度,另外像BAT这样的大公司,在新的一年里对教育的关注应该会比往年提高,持续投资加码布局是大概率事件。

      另一方面资本层面会更加的充裕,我们觉得整个教育产业基金数量和规模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并购、重组、挂牌新三板、借壳等热点和大事件仍将是行业2017年主旋律,教育资产化会加速度。

      Q4:EduMax:您觉得2017年教育投资的热点将出现在哪些细分领域呢?

      车能:初步来看热点比较集中的领域可能将包括:K12在线教育直播、IT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除了以上大的赛道外,可能在类似创客教育、体育教育、国学教育、艺术设计、托管、医考、财务管理培训等更加细分垂直的赛道上,会有项目借助资本杠杆冲出来。

      总体而言,细分赛道上,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大个头会越来越大,小个头逐渐消亡”。而各细分赛道的佼佼者,跑出商业模式和良好的财务数据后,被A股上市公司收购或独立上市、挂牌的趋势在2017年依然持续。所以总的来说教育行业的投资机会还是挺多的,但还是要专注自己熟悉的方向。

      Q5:EduMax:2017年,您认为教育行业里会出现新的赛道机会么?

      车能:在教育细分赛道上,我们感觉被验证的标的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融资额也越来越大,不少赛道已经进入后半程,这也是我上述一直强调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

      如果说新的赛道,感觉还是和科技手段能有效融合满足教育实际需求的方向。比如VR+教育实际是已经被验证的方向之一,沉浸式学习可提升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的效率质量其本身是有价值,未来可能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下实现部分教学将是主要的辅助手段之一,VR/AR在教育上结合其它优势2B再2C则是有可能出现新的赛道机会的。

      另外除了应试教育的刚需之外,兴趣教育是一个广阔且离散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仅围绕着美术、音乐、运动等几个大兴趣方向单个都是上百亿级的市场规模,基于各种目的的兴趣细分学习群体在不断扩大,且创业者正在加快进入行业的脚步,目前来看行业还是处于比较分散的局面,但是我们认为些细分赛道中还是蕴藏着很多机会的。

      Q6:EduMax:您对教育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看?

      车能:教育需求释放并叠加消费升级奠定行业持续增长基础。而政策面、资本充裕、技术进步三重因素在一起为行业长期发展带来可想象并且可预期的成长空间。

      教育产业从本质是上是一个知识形成的产业链,所有能完善补充及协同产业链发展升级的机会都是发展趋势。从核心上来说教育是以内容为王的市场,高品质教育内容提供方将对用户产生最重要影响,可能持续利于不败之地。

      另外科技融入教育绝对是大势所趋,不管你在产业链的哪个细分领域虽然融入和结合方式会有差异,但是必须应用到科技支持的,关键看谁能把各种科技手段结合自身优势提交效率或产生更大的价值,能最终在产业链条上玩好。

      再一个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大数据这件事是比较确定的趋势之一,教育数据挖掘有很多的应用方向能协助大家在未来更好地达到真正的个性化和自适应。

      Q7:EduMax:能否分享一下您在教育领域投资的个人心得体会呢?

      车能:教育是一个特别大的行业,集中度又比较低。首先我认为得根据自身或所在机构优势来挑选赛道布局,如果所有的细分领域都深入会很分散精力,所以下手时一定是坚持投自己有判断和熟悉的。

      然后教育行业有着其自身特殊性,它不是电商,不是打车,不是外卖,本质是以知识及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链。不管是创业还是投资都不能直接把其它行业的模式直接往上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其它行业的人来干教育或投资教育效果不太理想的原因,我建议必须要在理解教育本质逻辑的基础上去看待其与科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方向的融合。

      另外看案子时一定得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一些概念或项目的泛数据所迷惑,重点还是得看是否真实解决了问题?这个事情是否为用户带来了价值或提高了效率?这个事情是不是能持续发展?一定得在信息全面的基础上形成独立判断思考,不要过于关注如前一轮是谁领投的等等,不要拿别人的判断为自己的投资直接做背书或当底气,很多案子已经证明如果没有实质的内容或商业逻辑不成立,投的钱越多实际死得越快,最后案子不行里面的大咖们都救不了的。

      最后,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持续的学习和受教育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人生是长跑,不是百米冲刺,在这个几乎永远朝阳的行业里你得挑选出那些能跑马拉松的选手。我很赞同刘强东说过的一句话“所有的失败都是人不行”,以上供大家参考。

      华工创投资本说

      Q1:EduMax: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华工创投投资过的教育项目?

      车能:目前为止,我们投过两个教育相关项目。一个是天喻信息(300205),这个项目早已经在创业板上市了。教育信息化是该公司主要业务之一,承接了全国较多省市等区域教育云平台建设、运维/运营项目;并积极推广智慧课堂、智慧校园等信息化教育产品。目前基于云端一体化、云校一体化的理念升级了教育云平台产品“慧教云”,实现了区域教育云、智慧校园在平台上的有机聚合,解决了学校智慧校园的通用功能重复性建设和信息孤岛问题;面向学生课后学习的“慧学习”平台实现了与网络阅卷、常态化测练系统的融合打通;初步形成了覆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全教、学场景的产品体系,后续将打通课堂内外,伴随式采集学生日常表现(作业、考试等各种行为)大数据,助力实现精准教学、精准学习、精准管理。

      另一个是总部在济南的“教育宝”,这是个教育培训类的第三方平台。我们知道在每个行业都可以存在一个第三方来连接行业内的双方,这也符合互联网领域“去中心化”的大趋势。如:大众点评网,搜房网,易车网,但在在市场规模超万亿的线下教育培训市场,一直缺少靠谱的第三方平台。教育宝为线下教育培训市场提供了一套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为学员家长匹配机构、课程,并推送精准的内容,完成支付;为教育机构解决‘招生难’,节省成本提升效果。目前该教育宝平台已运行6年时间,坐拥行业第一的机构签约量——20个省会城市近两万家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涵盖全国95%的优质机构和品牌,获得业界充分认可。

      Q2:EduMax:为什么选择关注这些细分领域呢?

      车能:这些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间、行业景气度、行业格局、商业模式也是我们筛选的重要因素,且都具有复制能力强、市场空间大及供需结构好的特征。

      总的来说,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来选的,比如我们投资的天喻信息一直是在教育信息化这个领域一直深耕的公司之一,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一直支持大力投资的大赛道,而其上市公司背景又为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投资教育宝主要看好教育培训行业的互联网化和平台化趋势,本身这个市场确实存在信息不对称,B和C都存在需求,在这么大的市场一直缺乏一个第三方平台是不可想象的,目前教育宝是在这个赛道上目前做得最好的公司,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坚持做好对的事情一定是有结果的。

      Q3:EduMax:您对教育项目的选择和判断标准是什么?

      车能:我们关注那些有能力建立品牌,业务和模式可标准化复制,对客户能持续建立联连的企业。因为具有这些特征的项目它们获取用户成本将更低,最终更可能形成一定行业壁垒,同时能保证未来扩张过程中的稳定。另外从人的因素来说,我个人比较看中,创始人和团队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心态吧。

      投资机构介绍

      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工创投”)成立于2000年9月,由国内知名高校华中科技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及多家上市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华工创投已投资项目60多个,退出和部分退出项目近20个,投资案例中有5个项目已成功登陆创业板上市(天喻信息、华中数控、富邦股份、三丰智能、海波重工),另有多个项目已新三板挂牌。关注的领域有:智能制造、节能环保、医疗健康、TMT、教育,文化、消费升级等。投资阶段主要集中在:PreA至B轮。

      车能:华工创投的投资部部长、投资总监,2015年度湖北新锐创业投资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开云体育观点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开云体育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